<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廊坊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廊坊市农业局)

        文章来源:规划科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0日 字体:

        2016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廊坊都市现代农业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实现稳定供应,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十三五”农业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二五”工作概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克服了“7·21”暴雨、三代粘虫、禽流感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

        (一)“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截至2015年底)

        1.种植业。种植业连续五年实现丰产丰收,粮、菜、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受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影响,有些农作物种植面积压缩,总产和单产有所波动。

        粮油生产。全市粮食播面476.07万亩,完成460-480万亩的规划目标,与2010年持平;受干旱天气等灾害天气影响,粮食总产165.67万吨,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92%。油料种植面积21.39万亩,完成目标的85.56%;油料产量3.76万吨,完成目标的94%。棉花种植面积18.72万亩,完成规划目标的31.2%;棉花产量1.42万吨,完成目标的31.56%。

        蔬菜生产。瓜菜播面187.12万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71.97%,其中,设施瓜菜播面104.87万亩,完成规划目标的87.39%;总产量786.09万吨,完成规划目标的78.61%。

        2.养殖业。全市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和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4%、94%、99%、82%、76%和100%,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48%。全市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3.92万吨、10.83万吨、23.4万吨、3.54万吨,分别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62.95%、45.13%、90%、98.33%。

        3.农机工作。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96万千瓦,完成了“十二五”69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6万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15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510台,各类农机具13.4万余台件。完成机耕442.2万亩,机播482.94万亩,机收369.5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80.4%。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超出了85%的规划目标。

        4.农经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5.7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18.15%,其中2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面积56.18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5.54%。开展确权登记工作2229个村街,完成外业调查2069个村街、350.57万亩,占2015年年度任务的128.46%;已完成二次公示无异议1992个村街,完成二次公示无异议面积335.99万亩,占2015年年度任务的123.1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全市农民合作社3486家,比2010年增加2956家,其中,种养业合作社2929家,占总数的84%。现有成员7.2万户,带动农户28.3万户。评定出国家级示范社9家,省级示范社40家,市级示范社64家。全市家庭农场数量923家,评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0家。

        5.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全市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9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处,建成户用沼气及联户沼气4500户,推广清洁燃烧炉具140969台,推广煤改电、煤改气、煤改太阳能、煤改地热6903户,全市减少用煤9.12万吨,节约资金4562万元,减排CO₂23.7万吨、SO₂0.22万吨、烟尘0.18万吨,治理环境贡献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三个标准、一个示范”(标准蔬菜园、标准养殖场、标准粮田和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示范带动主导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市建成了一批较为集中的、具有规模优势的瓜菜生产基地和生猪、肉禽、奶牛、肉牛肉羊、蛋鸡等五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区,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稳定生产,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共建成标准粮田10万亩;创建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300个,其中部级12个,省级67个,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8个;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207个,其中部级15个,省级59个;建成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个;发展休闲农业经营单位112家(已建61家,在建46家,待建5家),其中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15家(五星级3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3家)。

        2.发展规划全面完成。邀请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编制了《河北省廊坊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建设“城郊都市型”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壮大优质粮棉油、高效蔬菜、精品养殖和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玉米、小麦和棉花、油料为重点的粮油生产,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的蔬菜产业,以肉牛肉羊、奶牛、肉禽、生猪、蛋鸡养殖为核心的畜禽养殖产业。对全市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及今后发展思路、发展定位、总体布局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规划。为全市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3.农业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建成1个市级监控平台和12个县级分控中心,全市91个监控试点与平台对接,全市农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4.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稳步推进。全力推进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结合全市实际,重点探索并推广了清洁燃烧炉具、煤改电、煤改气、煤改太阳能、煤改地热等五种模式,为农村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新的贡献。

        5.基层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积极推进六个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执法工作,基层社会化服务和监管能力全面提高。主要农作物优种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病。建成了市县农牧视频会议系统,绘制了全市设施农业电子分布图,探索了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6.农民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农广校组织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切实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十二五”期间,阳光工程实用技术培训303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316人。农民学历教育招生5985人。

        7.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积极争取国家惠农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落到实处,示范带动全市农业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加大与邮储等银行的沟通协商力度,搭建对接平台,推进农银对接工作,增加全市农业发展动力。2014年,全市落实惠农项目资金2.31亿元,比2010年增加0.61亿元。

        二、面临的形势

        展望“十三五”, 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央、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区位优势明显,机遇难得。省、市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整合各级各类农业资金,统筹“打捆”使用。支持园区发展。这些都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是,一些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我市农业正处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压力不容忽视。从农产品需求看,人民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压力增大;从农业生产经营看,已经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不断攀升,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保护生产积极性难度加大;从资源环境看,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用量大、利用率低,畜禽粪污、农膜治理机制没有形成,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从农村劳动力看,青壮年农民转移流出数量增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地”难题的任务越来越重;从统筹城乡发展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和困难,促进产业发展。

        三、“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节水、节地、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引导、示范、推广、服务”职能作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农村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我市打造成京津冀都市农业的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

        (二)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融入京津。以京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养模式,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满足京津城市群多元性消费需要和休闲需求,实现服务京津与农业发展的“双赢”。

        2.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发展规划,按照“绿色、高端、高效、安全”的目标,对全市农业进行整体规划。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结合全市产业资源优势及发展水平,重点抓好高效蔬菜、生态养殖和休闲农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3.依靠科技,高端发展。综合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经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优化市、县、乡、村四级科技人才结构,全面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满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需求,提高全市农业发展科技水平。

        (三)任务目标

        1.粮食生产。“十三五” 期间,粮食播面稳定在430—450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160万吨。油料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棉花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达到0.4万吨以上。

        2.蔬菜产业。蔬菜占地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播面稳定在18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稳定在80万亩,蔬菜总产达到800万吨。

        3.畜禽养殖。畜禽产品稳定供应,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0万吨、8万吨、23万吨、3.5万吨。

        四、“十三五”重点工作

        (一)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京津廊农业协同发展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关于农业方面的规划部署。首先,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坚决把农药、化肥的施用总量减下来,通过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畜禽污染处理、地膜回收和秸秆焚烧问题。其次,围绕服务都市人群需求,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民俗传统和乡土特色为基础,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利用地域和资源优势,打造京津走廊休闲农业精品路线、特色主题,创建无缝对接的休闲农业联盟,吸引京津都市人群到我市旅游。第三,积极引导合作社(企业)与京津市场开展农超、农企、农校对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京津公益性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开设直销点,在城市社区建立直销店、连锁店,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推进我市农业与京津两市对接。

        (二)强化统筹协调,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以服务京津、富裕农民为目标,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着力构建规划布局合理、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全市建成1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0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一批高标准设施农业园、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的规模基地、一批新型经营农场。到2020年,现代农业园区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三)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经营体系

        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改革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国家“两年试点,三年推开”的整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4年继续扩大试点,试点面积为耕地总面积的10%,2015年全面推开,当年完成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0%,2016年完成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0%,2017年扫尾”的总体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保障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合作社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引导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组织各县(市、区)做好家庭农场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省、市家庭示范农场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全市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

        (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打造蓝天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多模式推进、全产业链式发展,重点推行清洁燃烧炉具、煤改电、煤改气、煤改太阳能、煤改地热五种模式。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因地制宜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作,为农村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五)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进农业农艺节水

        牢固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理念,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农艺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力争年推广农艺节水面积300万亩,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引导农民种植棉花、谷子、高粱、杂粮等抗旱、耐旱、节水作物和夏玉米等雨热同季作物,确保农业种植结构与水资源状况相匹配。

        二是引进推广节水品种。结合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引进、示范、推广小麦、玉米抗旱品种。

        三是示范推广节水技术。推广农机深松、播后镇压、保护性耕作、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蓄水保墒技术和水肥一体化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蔬菜瓜果温室,大棚高效节水灌溉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标准养殖,引导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一是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按照“依靠科技、分类指导、主攻单产”的思路,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集成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配合相关部门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农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稳步增长,单位土地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抓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项目,新建示范片单产水平力争比上年提高2%以上,续建示范片在保持上年高水平上力争再提高。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万亩,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水肥药利用率,强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防灾减灾力度,全面落实“一喷三防”,指导农民落实灾害性天气防御措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打造蔬菜产业新优势。充分发挥部级标准蔬菜园和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全市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园区化、设施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水平,推进蔬菜产业上档升级。发挥产业特色和区域优势,推进环京津蔬菜产业带建设,打造京津蔬菜供应基地。加大与北京高端市场对接力度,推进农超、农企、农校、农社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引导鼓励蔬菜合作社(企业)在北京建立社区直营店、直销点和蔬菜专柜,提高我市蔬菜在北京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三是推进养殖业新跨越。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加强养殖环节规范化管理,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比例。扶持建设一批奶牛、生猪、蛋鸡、肉牛、肉羊、肉禽等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明显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发展一批叫得响、荣誉好、市场认可的畜产品品牌。发展生态养殖,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发挥良种补贴项目的导向作用,大力发展种畜禽业,加大畜牧良种的普及推广力度,提升畜牧生产水平和效率。大力发展都市渔业和生态渔业,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大渔民渔船的管理力度,落实休渔禁渔制度,确保海上作业安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渔业。到“十三五”末,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60%,全市规模养殖场备案率达到70%。

        四是拓展休闲农业新空间。按照“三河一带一纵深”(“三河”指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三大河系流经区域,“一带”指“环首都绿色休闲农业带”,包括三河、大厂、香河、安次、广阳、永清和固安7个县,“一纵深”指沿廊沧高速两侧纵深发展)的整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挖掘发展内涵,培育高端品牌,提升服务能力,引导、规范休闲农业发展。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200家,建成省级以上星级休闲企业30家。

        五是发展特色农业新业态。食用菌和中药材是近年来兴起的特色产业。以香河、霸州、永清等食用菌优势产区和永清、广阳等中药材生产区域为重点,以部级食用菌标准化创建项目和省级食用菌现代产业园项目为抓手,引导农民种植食用菌和中药材,带动全市食用菌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到“十三五”末,力争食用菌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亩,中药材发展到2000亩。

        (七)加强农机推广,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推广普及一批新型农机具和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积极购置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和秸秆青贮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青贮、和压块等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农机深松和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技术,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贯彻新《安全法》,以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为重点,以“平安农机”创建为载体,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农业机械质量监督和投诉工作,保障农机生产安全有序。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10万千瓦,玉米机收率达到9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0%。

        (八)科学防控风险,保障农业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推进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应急处置向科学预防转变,有效防控农业生产风险。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新机制,加大对农产品及投入品的监测力度,确保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认真开展集中强制免疫,全面开展防控安全月、集中消毒月和补免周等活动,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检疫,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和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强化监测预警,推进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病虫害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病。三是加强农业安全生产预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监测,做好有害生物和病虫重点监测,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完善畜牧生产监测预警和数据采集,做好形势研判。加强农机作业、沼气工程的安全检查,确保不出问题。加大渔民渔船的管理力度,确保海上作业安全。四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检查力度,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力保障农资市场秩序有序运转。

        (九)健全农业信息体系,提升农业信息化

        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多模式、广覆盖的思路,建立健全全市农业信息化体系。推进农业信息网建设,强化设施农业专家远程服务,完善全市现代农业视频监控信息系统,加强农业资源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物联网应用示范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为农户提供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等综合服务。到“十三五”末,网站信息发布总量达40万条,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管理视频监控终端用户达500个,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50%

        (十)加强农民培训,培育农业发展强动力

        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开展生产服务活动,每名技术人员每年下乡时间不少于35天,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落实学历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重点抓好现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和高自考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十三五”,力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学历教育招生4000人。

        (十一)全面落实惠农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全面落实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油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牛羊养殖大县等财政奖励补助政策,有效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强化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确保惠农项目落到实处。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全市农业工作“十三五”规划组织协调落实工作,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要建立台账,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加大工作的督办、催办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围绕发展重点,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谋划,着力提升全市农业产业整体水平。充分发挥财政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都市农业。积极搭建农银对接平台,为农业发展提供贷款金融服务。

        (三)完善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系统服务职能,继续深入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农经管理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农民培训体系等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总结推广农业发展中好的典型、好的经验,激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顺利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廊坊市农业局

        2015年11月2日

        下载:廊坊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手机app足球365现金_beat365英超欧冠_bat365app手机版下载:4,097